产量高却收入减少 为啥太湖蟹增产不增收?

摘要:

本报讯2009年亩产120斤,户均纯收入5.8万元;去年亩产122斤,户均纯收入却只有3.5万元,比2009年减少了4成。太湖大闸蟹,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增产不增收现象?昨天举办的太湖网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上,有关人士认为,这与大量外地蟹的冲击不无关系。

商报记者 施晓平

本报讯2009年亩产120斤,户均纯收入5.8万元;去年亩产122斤,户均纯收入却只有3.5万元,比2009年减少了4成。太湖大闸蟹,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增产不增收现象?昨天举办的太湖网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上,有关人士认为,这与大量外地蟹的冲击不无关系。

这几年太湖大闸蟹养殖每年都出现新情况、遇到新问题,养蟹效益波动较大,其中去年最大的特点是产量提高,收入却很一般。

省太湖渔管办主任王小林在昨天的培训班上介绍,统计表明,2011年网围养殖的太湖大闸蟹,平均亩产为122斤,每只网围总产量为1830斤,分别比2009年增加2斤和33斤。不过,去年养殖户们的养蟹纯收入,平均下来却只有3.5万元,比2009年减少了4成;23%的养殖户甚至出现了亏损,而2009年基本没有亏损户。

增产不增收,原因究竟在哪里?王小林认为,这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,除去年的气候、环境和养殖技术、养殖方式外,也与市场因素密切相关。他说,去年全国优质大闸蟹增多,外地大闸蟹涌入导致太湖大闸蟹价格前高后低,晚卖的养殖户吃了大亏。

有鉴于此,省太湖渔管办和吴中区农委、吴中区科协联合组织了昨天的这场培训,指导养殖户如何应对外地蟹冲击。有关人士认为,要应对冲击,除进一步推广健康养殖新技术,提高太湖大闸蟹的质量(包括规格、安全性)外,还要推广混养模式,从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。

省太湖渔管办方面同时宣布,5月份后将适时开放水草捕捞,从而优化网围养殖区水环境质量,进一步提高太湖大闸蟹质量。

声明:

本文系本站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